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 政务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多举措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2018-05-23 11:05          来源:           发布机构:汕尾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多举措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奠定了坚定基础。

一、认真实施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海丰县、陆丰市两个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县以实施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化肥减量控污示范工程(包括配方肥推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等)和农药减量控污示范工程(包括推广使用生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等一系列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项目示范区内水稻平均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每亩节支增收54.75元。

    二、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部署具体行动措施。在化肥零增长行动方面,一是创新测土配方施肥的服务机制和方式;二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管理;三是拓展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四是精准指导服务,深化化肥减量增效应用。在农药零增长行动方面,一是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二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三是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四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2万亩次,覆盖率90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4.9万亩,覆盖率15%;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44.1万亩,示范区内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我市已完成全市1930个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和390个农产品样品样,建设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国控点、省控点共131个,并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为下一步开展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和污染治理修复奠定基础。从2017年下半年起,积极配合第三方采样机构做好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至目前为止,已完成土壤及农产品样品采样数量分别为无机样数为350个,有机样数25个,水稻样品数82个,总样品数为457个,完成率76.8%

四是发展节水生态循环农业。以“一控二减三基本”为目标,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水生态循环农业,如陆丰、华侨管理区已建成柑橘水肥一体化基地面积1080亩,2017年我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200多亩,增幅超过10%。在水资源问题严重地区,如陆丰市东南片区,积极引导农户适当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种植耐旱品种。

五、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加快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农田节水等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至2017年底,全市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个,无公害产品143个,绿色食品(种植类)4个,有机农产品19个,国家地理标志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1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达到25个。全年共抽检蔬菜样品12983个,抽检合格率达到99.57%;其中定量检测样品404个,合格率98.27%

六、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等培训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科学普及、舆论宣传和技术推广,如在化肥减量培效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等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力水平。两年来,全市共举办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培训班15场次,培训农民12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技术小册子25000多份。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