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29日海丰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259家,同比增长3%,市场主体增量持续保持全市排名第一;在全市率先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自主申报,实现市场准入“零门槛”,年近2万多户市场主体获得了便利;2020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58件,案值472.22万元,罚没751.77万元,受理投诉举报共18563宗,为消费者挽回545万元.......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折射的是海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提质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打造“两个强县”建设“升级版”所带来的蝶变。由于成绩显著,近期,该局荣膺“广东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
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好评率99.9%
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先行官”,海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时度势,“破冰”求变,靶向施策,积极实施市场准入环境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该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一次告知,岗位责任,审核合一,过错责任追究等多项规章制度,推行“前标准、中承诺、后监管、一网通、全代办”模式和“一门进出、一表申请、一个环节、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服务,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和“难事帮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便民措施,最大程度地服务企业,并将延时服务与双休日、工作日下班时间服务相结合,群众只要通过提前预约、线上提交业务申请,将享受资料齐全马上办、紧急项目加班办,高效高质解决企业、群众“急愁难盼”问题。近三年共为56家重点企业提供了“特事特办”登记服务。
在推行网上“一网通办”和现场“一窗通办”的基础上,该局主动自我加压,缩短办理时限,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从2020年11月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自主申报,实现市场准入“零门槛”,年近2万户市场主体获得了便利;率先推行新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的服务,企业开办免费送印章一套4枚,实现了企业“拿照即拿章、开办零成本”,截至目前共免费为5256家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18151枚,为企业节约成本222.16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精细化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动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跨界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今年3月在全市率先对连锁便利店发出“仅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药品经营许可证,成为海丰县乃至全市首家连锁便利店设置乙类非处方药销售专区的范例。
该局推进市场准入人性化。建立“容缺受理”机制,申请人提交的主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次要材料有欠缺或存在瑕疵但不影响实质性审查的,实施行政审批容缺受理,使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人性化,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2022年在政务服务“好差评”中业务好评率达99.9%。
2020年以来,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3971家,各类主场主体在疫情期间不减反增,其中2022年1月1日至11月29日,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259家,同比增长3%,市场主体增量持续保持全市排名第一。
质量强县:全市唯一A级县区
作为“两个强县”建设的牵头部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县市场监管局把“质量强县”和“知识产权强县”作为壮大产业发展核心引擎,着力完善创新驱动体系,充分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品牌带动、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为加快质量强县步伐,海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制定《海丰县质量提升行动工作要点》并抓好实施,专门出台《海丰县聚焦产业聚集区深入开展质量强业活动实施方案》,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激发市场主体追求高质量的内生动力。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规划,指导和监督团体标准、企业(联盟)标准相关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发展。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由梅陇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主导的《梅陇首饰 银材质技术规范》《梅陇首饰 精工镶嵌制造技术规范》《梅陇首饰 机织链技术规范》三个团体标准于今年5月获得专家评审通过,其中《梅陇首饰 机织链技术规范》填补国内首饰机织链标准的空白;《梅陇首饰 银材质技术规范》规定银首饰材质银的含量达到93.0%以上,称为MS930,高于国际标准S925(银含量达到92.5%以上)的要求;《梅陇首饰 精工镶嵌制造技术规范》将梅陇首饰精工镶嵌制造过程标准化,在国内属首创。由合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导的“广东省菜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于今年11月获得“全省第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授牌,成为全省15个第一批示范基地之一。在2021年度市对县(市、区)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海丰县得分90.14分,被评定为A级,为全市唯一评定为A级的县区,实现了晋级保位的目标预期。
海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鼓励企业开展自主核心技术攻关,运用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地理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等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海丰县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推进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构建,着力破解知识产权纠纷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为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快速、灵活的解决渠道,与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等途径形成合力,为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设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推动加大覆盖面,延伸指导服务,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为辖区企业提供一站式、免费的商标知识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商标品牌能力,提升商标品牌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成立海丰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优化营商环境。
商标注册:注册量名列全市第一
海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出抓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强化品牌培育。积极组织发动企业申报广东省高质量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建设项目,鼓励支持广东娜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汕尾信民生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和海丰县星际动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家企业申报该项目,推动全县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作,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流对接活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培训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战略合作签约活动”学习培训3期次;探索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发展新路径,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服务,支持并帮助企业注册商标、申请专利,鼓励自主优势品牌化,企业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创立企业自身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县新增专利授权量174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件;新增注册商标5302件,目前全县累计有效注册商标21460件,注册量名列全市第一;共查处知识产权类案件46件,案值共计125.46万元,罚没款共计99.8万元,协助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融资6000多万元。
四大安全:“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海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守住“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工业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双控”机制建设。尤其是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坚持抓重点、谋大局,强监管、夯基础,抓亮点、谋长远,切实落实“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措施,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近三年来均能100%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县32家农贸市场(含超市)建立快检机构,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设定每年农产品快检不低于5万批次的指标;按照不低于“每千人5批次”的比例组织食品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启动核查处置程序,确保抽检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到100%,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积极打造智慧监管新生态,开启“互联网+”食品监管模式,在全县246所学校(幼儿园)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建设,实时监控食品制售关键区域的现场操作,实现学校食堂线上监管全覆盖。
同时,该局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将海银路、广富路、海龙路、祥德路4条“食品安全示范街”作为创卫工作示范亮点,委托第三方公司对4条街300多家餐饮店进行提质升级,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打造推动全县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升级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