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取消次密接、中风险?不久将来是否全面放开?国家回应来了
2022-11-14 10:25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发布机构:
汕尾市审计局
|
【字体:
大 中 小】打印 |
|
11月1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会上,有记者提问,二十条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储备等。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要全面放开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老龄人口众多,需要关心关爱的脆弱人群的基数也比较大。我们国家又面临着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均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比较大,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我们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也是卫生方面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 另外,我们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设置要求。比如说,我们在今年6月份专门提出了应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疫情的若干措施。二十条防控措施、今年6月28号印发的第九版防控方案,就是基于我们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防控实践的新认识。 所以加强能力建设,既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中预防感染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是由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所决定的,“预防为主”是我们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方针中的一句要求。所以,我们才能够赢得尽可能少的人感染、尽可能少的人发展成重症、危重症,更少的人才在偶然的合并基础疾病且在高龄情况下出现死亡的极端情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综合性成效,不是单纯通过一地一时的努力所赢得的。 另外,我在参与各地疫情处置的过程当中也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发挥了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以大家也不要认为现在奥密克戎疫情很轻微,实际上背后是各级防控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守在了预防的前线,对于后端的诊疗才能够减少相应的压力。另外,一旦一个县、一个区发生疫情,我们往往是以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基本应对单元,甚至在有些地方是动用全省的力量,大家相互支援、相互支持,有的时候国家还要派出工作组和重症专业的专家,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帮助受疫情侵袭的地区度过诊疗方面的挑战和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关。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成功救治了很多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同样我们背后也是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至少是一个地市乃至一个省资源集成的结果,甚至还包括国家级专家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应对传染病还是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健康问题,也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做好医疗资源应对方面的能力储备。所以现在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仅是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当然也有很重要临床医疗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能力。除了九版防控方案以外,国家又发布了九版诊疗方案,主要是在临床方面,我们也发挥自己的优势,中西医并重,来应对好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们要建设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并且能够适应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按照“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以及我们国家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雷海潮介绍,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也是我们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有,我们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我们在疫苗的研发方面,在药物的研发储备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可以说,每一次我们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另外,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而且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
此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 全员核酸只在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是否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冲突?
会上,有记者提到,本次措施优化强调,全员核酸只在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要求纠正“一天两检”甚至“一天三检”等不科学的做法。这些调整是否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冲突?未来的核酸检测应该怎么做?是否考虑适当增加抗原检测来替代核酸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作为新冠疫情处置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做到早发现,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要求,要开展人、物、环境多渠道的监测预警,这里包括医疗机构就诊人群的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的监测、重点机构和场所人群的监测、社区管理人群的监测,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和进口物品、环境、药品、病毒基因等8个方面的监测,这些都是基于我们从2020年以来整个新冠疫情防控的具体工作和实践总结、凝聚而成,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各地做到疫情的早发现。 另外,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什么时候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这时候是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要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根据流调研判,对这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的疫情处置。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经流调研判,存在源头比较多、传播链比较复杂、涉及的风险流动人员比较多、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这时候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也具体明晰了对于特大城市和省会级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在什么情形下启动核酸检测,怎么样开展区域人员核酸检测,以及如何终止,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疫情发生以后进行核酸检测整个策略的核心是以快速流调为基础,通过区域核酸检测来进行风险综合研判,实现疫情快速精准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老百姓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 新的措施发布后,是否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不再执行?
优化防控的这二十条措施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新的措施发布之后是不是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就不再执行了? 对此,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3年的时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9版方案。我们的第一版是2020年元月15号出的,第二版是元月20号,第三版是元月28号,光元月份就出了3个版本。第四版是2月6号,第五版是2月21号,第六版是3月7号,第七版是9月11号,第八版是2021年5月11号,第九版是今年6月28号。 每一版的出台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疫情形势来做动态调整的。实际上一直是在“小步走、不停步”,因时因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在进行动态调整。病毒在变,我们对病毒的特点和疾病的认识也在变,措施也跟着变,这些版本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每一版防控措施的制定都是基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变化和国内外最新疫情的形势,在总结历次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我国防控策略和目标,集聚防控政策研究多领域专家的智慧来进行实时调整。事实证明,每一版方案都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优化防控工作这二十条的制定出台同样也不例外,是经过实践和试验得出的。第一版到第六版防控方案针对的是原始株。第七版主要是针对阿尔法株等,第八版针对的是德尔塔株,第九版主要是针对奥密克戎。奥密克戎从最开始的BA.1、BA.2,到BA.5.5、到BA.2.76,到现在的BF.7,虽然都叫奥密克戎,但它一直在变。奥密克戎这个病毒全世界首次发现在2021年11月11日,这一年来,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将近400种,但这些变化都是量变,没有质变,其传播力、免疫力逃逸能力明显增加,平均潜伏期缩短,现在不到3天,而且症状相对比较轻,重症和病死率相对比较低。同时,考虑到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和冬季季节影响等因素,结合今年7、8月份我们对第九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际评估和近4个月的实战经验,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二十条措施。除了优化这些措施,其他的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措施执行。比如,风险区原来是高、中、低,现在是高和低,高风险区的防控措施仍然是“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在二十条里面没有具体写,是因为九版方案有明确规定。优化措施未提及的都是按照九版来执行的。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方案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 常继乐介绍,二十条优化措施涉及的优化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常继乐对大家特别关注的几条措施,做了详细解释。 Q1: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Q2: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Q3: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Q4: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 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Q5: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