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审计局 > 专题 > 理论与实践
基层审计机关要充分改变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
2013-04-06 15:00           来源: 华侨管理区          发布机构: 汕尾市审计局 【字体:   打印

        当前,审计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准确审视审情不够充分,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计算机审计水平较低,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AO审计的能力低,短期内还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子账务未普及,手工做账的还比较多。审计人员长年忙于审计项目,对各行各业法规的学习掌握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上各种财经法规政策的修订频繁,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无论是思维方式、业务水平还是法律法规的运用,都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这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定位、审计方法、审计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审计工作,不仅要转变审计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更要在审计实践中转变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管理模式,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规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基层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改变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我个人在此谈三点粗浅的看法。
  一、强化三种意识,更新审计理念

         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创新审计工作,研究审计工作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审计创新包括审计理论创新、审计体制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以及审计管理创新等。其核心是审计观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因此,要实现审计创新审计人员必须强化三种意识:
  (一)强化创新意识。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我们要不断转变审计观,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做到立足微观监督,着眼宏观服务。在推行行之有效的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努力改进审计工作模式,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推进审计结果公告。要整合审计力量,解决审计任务日趋繁重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二)强化责任意识。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敏感性高,审计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既要对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负责,又要对审计机关和自己负责。必须把问题查深、查透;对应当进行处理、处罚的问题,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对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的新问题、新情况,一定要查清来龙去脉,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并进行理性的分析。
  (三)强化风险意识。由于受审计权限、审计手段的局限和审计项目多、任务重、审计人员少、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有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审计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要强化审计质量,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认真做好审计各项流程工作,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记录与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有关的所有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提高三种能力,转变工作重心
 当前审计工作正处于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是摆在基层审计工作人员面前的新课题,惟一的选择就是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我加压、自主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二种能力。
  (一)提高服务大局能力。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正由直接管理转向以加强宏观调控为主的间接管理。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但不是唯一的职能,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也日益显现出来。审计机关要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谋士”作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找准审计工作与加快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反馈动态信息,揭示影响经济发展中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预警性的问题,探求成因,寻求对策,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宏观层面发挥好宏观决策的“谋士”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提高抓重点审计的能力。一是要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被审计单位都要进行全面监控,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做到不留死角。二是要突出重点,揭示规律。从事关国民经济运行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宏观调控,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入手,突出抓好重要项目、重点资金、重大问题的审计。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从各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科学确定审计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三种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审计创新需要培养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和培训模式,要建立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和培训模式,用新的行为方式,新的观念,全方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改革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教研结合,学研结合,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审计人才。
  (一)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践证明,人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形势的发展,对基层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已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基层审计机关的现状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人员结构不尽人意,存在“业务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繁重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人员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审计人员常年奔波在审计一线,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干多于思,没时间去培训、学习、总结和提高。因此,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激活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二)建立审计方法创新机制。当前,我们要以审计信息化为中心,不断推进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通过引进、推广审计软件,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步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局域网建设,提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库建设,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努力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技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培养出一批能够对审计工作起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业务骨干。通过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促进审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和谐审计机关机制。构建和谐审计机关就是在一定机制作用下,单位与环境相互融洽、单位与单位相互配合、人与单位相互依存、人与人相互友爱。和谐审计机关的建设要体现“公正、秩序、友爱、活力”。有公正才有和谐,构建和谐机关,首要的因素应该是公正。审计机关的正气具体就是遵纪爱岗、敢于工作、公平公正、是非分明。维护秩序,靠的是规章制度和人的素质。和谐审计机关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我们的审计干部养成遵纪守法、按规矩做事的习惯,对于建立良好的机关秩序,促进和谐的形成十分重要。和谐,需要我们审计干部职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相互信任,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集体温暖。审计机关要充满活力,一方面是干部职工要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知识和办事能力,努力构建学习型机关;另一方面是领导要关心下属,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引领他们不断进步,实现其人生价值。

 

(作者:周伟义 华侨管理区审计局局长)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汕尾市审计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汕尾市审计局  地址:汕尾市城区大马路215号  电话:(0660)3365473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04号  粤ICP备05063439号  网站标识码:4415000052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审计局”网站,是否继续?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