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时间”2018年 3月 3日-3月20日
3月 3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开幕。
一、关键年份
对中国的发展而言, 201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既是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 40周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些关键节点,汇聚到中国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在这样一个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 ,自然重任在肩,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殷 殷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对国家发展做出具体规划。
2018年全国两会是一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本次大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体现人民意愿,凝聚各方共识,通过了多项重大决议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对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修改宪法
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三届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草案 ) 》 ,这是今年全国 两会的重要议程。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年公布施行的,此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 1988年、 1993年、 1999年、 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 改,体现了鲜明的与时俱进特色。今年全国两会进行第五次修宪,写入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 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发展建设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这次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现行宪法的第79条第3款作出修改完善,删除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这是健全国家领导体制的重要举措,保持了党的中央委员会最高领导职务、党和国家的军队武装力量最高领导职务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 “三位一体”,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完善国家的领导体制,也有利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总依据,也是依法治体的总依据。
三、领导人换届
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是最大的成果,也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栗战书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杨振武。
政协会议
汪洋当选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会议还选出24名副主席,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
议选举夏宝龙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并选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300名。
今年两会新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主席、 副主席等领导人将 进行宪法宣誓,这对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宣誓者更好地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 护宪法,具有重要意义。
四、改革开放
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将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大会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其他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加强对规律的认识和对国际先进理念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改革路径、方法和手段。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既要大胆改革,又要蹄疾步稳,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一步步实现改革目标;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开放性。
五、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全国两会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等。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我们应该看到,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由于思维上的惯性和认识不到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确实存在沿用旧观念、采用老办法的现象。比如,有些地方表面看好像淡化了GDP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好大喜功、大干快上,依然片面把经济增速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依然抱着“捡到筐里都是菜”的思维。这些思维惯性和工作上的老套路,反映了有些干部的发展观还未转变,政绩观念还不端正。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反而会贻误“战机”,阻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认识问题、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思想的阻力是最大的阻力,观念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一项政策设计得再好,如果执行政策的人想不明白、想不清楚,那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关键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同时,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引,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出实招、不搞形式主义,鼓实劲、不鼓虚劲,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监察立法
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
这次改革着力解决我国监察体制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监察范围,覆盖“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监察法》明确将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人员纳入监督范围,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各领域反腐败向纵深发展,严肃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形成公平、公正、公开、干净的体育发展生态,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大会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其他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加强对规律的认识和对国际先进理念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改革路径、方法和手段。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既要大胆改革,又要蹄疾步稳,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一步步实现改革目标;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