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习近平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所说的一番话,在南粤大地传开来,仿佛三月里的丝丝小雨,润湿并温暖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田。总书记对广东改革开放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寄语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切期望,也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每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讲话总是备受瞩目,也通常被看作是党和国家工作思路的根本遵循。回顾过去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引领着中国改革发展的轨迹。2013年,他在上海团提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是年秋天,全面深化改革确立时间表、路线图。2014年,他在广东团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当年,做出“新常态”的判断,全世界开始见证中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心和行动。如此等等。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两会是“吹风会”也是“发布厅”,端出的就是中国当下最核心议题,串起的就是一幅中国发展的路线图。显然,今年也是如此,7日上午参加的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希望广东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这一讲话在广东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一方面,源于总书记对广东父老乡亲的深情厚爱,5年间先后两次参与广东团讨论更是体现了党中央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党中央对广东这片发展热土的殷殷重托更是激发了全省上下加快发展、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历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寄语,可以清晰观察到“走在前列”是一个高频词。从2012年12月做出的“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到2014年3月提出的广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到2017年4月提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再到今年3月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要求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具体,这是党中央对广东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赋予了广东发展在国家大局中的清晰定位。
2018年,中国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年轮:改革开放40周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70次提到“改革”,在今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将以此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理所应当再次走在全国前列,理所应当承担起未来更为艰巨复杂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要求广东走在前列的这些领域,无论是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无论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还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大命题,也是党中央正在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这些问题交给广东去探索,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东的荣耀,充分彰显了广东目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能力。
新时代的华章,总在新的奋斗里书写。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关键节点,世界在瞩目中国,而中国在瞩目广东,期待全省各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关爱铭记于心,转化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不折不扣抓落实的强大精神动力,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强烈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和实干作风,努力工作、狠抓落实,为把广东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