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经贸资讯(2011)第二期
广东外经贸资讯
〔2011〕第 2 期(总第 64 期)
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办公室
|
|
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所
|
2011
年
1
月11日
|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面临新的平衡和调整,二是在经济不平稳复苏背景下主要经济体对外需的依赖致世界贸易争夺更加激烈。因此,加快创建我国新的外贸竞争优势已是当务之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开好头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增创出口产品竞争新优势。
首先
,贸易结构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外在反映,调整贸易结构的关键是优化国内产业投资结构,要努力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重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坚实基础。
其次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对出口竞争力强的企业,不仅在质检、海关通关等方面提供便利,还要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对其提供融资和保险便利。
再次
,要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鼓励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控制低层次加工贸易的规模,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通过完善出口退税、金融服务、品牌认证等措施,提高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扩大采用国产原材料和零部件,促进加工贸易水平提高;促进加工企业增大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进口。
第二
,加快推进国内产业合理布局。“十二五”时期,继续维持现有的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产业布局的调整,面对当前国外面临的贸易限制升级及国内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压力,外贸出口格局必须进行大的结构性调整,即加快推进贸易布局的梯度转移,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向中高端制造业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促使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来自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调整和布局。为实现这一目标,东西部都应同时出台支持中高端产业的投资发展政策及支持西部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鼓励政策,为企业转移和重新布局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第三
,鼓励多种形式的海外投资,加快构建海外竞争优势。解决好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一是支持贸易促进机构在海外主要市场布点,提供必要的投资咨询和服务。二是加快海外经营队伍的培训,委托有经验的科研院所展开大规模的培训,普遍提高海外经营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批成熟的有海外经营能力的营销队伍,不仅可以创造经营效益,还可在海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扩大中国的影响,树立良好形象。三是要继续推行海外投资便利化,海关、税务、银行、外汇管理方面要有便利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加快海外营销网络建设。
第四
,在新形势下,对外开放应体现新的内容,不仅要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升级,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更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逐步拓展全球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布局。
国家外管局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企业可以存放境外的外汇收入包括进口收入、账户资金孳息和外汇局批准的其他收入3项;支出包括货物贸易项下支出和佣金、运保费等贸易从属费用支出、境外承包工程项下费用支出、银行日常管理费用支出、经外汇局核准或登记的资本项目支出、调回境内、符合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支出等7大项。《暂行办法》对境内企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将实行开户登记制度,境内企业符合出口收入来源且在境外有实际支付需求、近两年内未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等条件的,均可向所在地外汇局提出申请。外汇局对境内企业存放境外的出口外汇收入将实行规模管理,存放境外的规模,由境内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向所在地外汇局提出,外汇局进行登记备案。外管局曾于2010年8月起在北京、广东(含深圳)、山东(含青岛)、江苏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济合作框架货物贸易协议〉第二议定书》于2011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同时启用新版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迎来新契机。新议定书实施后,中国与东盟双方企业将更方便地使用自贸区优惠政策,从中获得更多利益。如新议定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签证操作程序进行了修订,允许使用第三方发票等,有利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惠及香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促进跨国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
扩大进口将成为今年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特征,一揽子“促进口”政策有望在上半年陆续出台。目前,《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正在加紧商讨。增加进口政策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下调进口关税、促进进口便利化、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等投入。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对国内消费后出境的商品予以退税,如海南试点离境退税。通过促进进口便利化扩大进口已逐步展开,如放宽对出口企业外汇收入管制,允许国内出口企业将外汇收入存放于境外,不再强制兑换成人民币,有利于企业直接用外汇在境外采购原材料及设备,降低汇兑成本。通过贴息等方式鼓励企业进口高端设备与技术完成技术升级,将成为促进口的最主要路径,有利于改变当前我国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为主,高端技术设备领域匮乏的局面。
从原料药到制剂,从产品出口到品牌输出,从简单走出去到收购欧美企业,我国医药国际化正面临绝佳机遇。目前,我国原料药的全球产业转移已基本完成,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未来我国制药企业面临全球仿制药市场蓬勃发展和全球“研发和制剂”全面大规模转移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参与并分享规范市场制剂的高容量和高盈利,实现向全球通用名药企业的转型。近10年来,仿制药外包业务向亚洲等低成本地区转移的趋势明显,当前全球仿制药市场容量超过2000亿美元。我国仿制药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0年10月,国内通过欧美、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认证的企业有22家;在原料药领域,截至2010年6月,国内获得有效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COS)证书266个,涉及企业144家,涉及产品约150种;美国药物管理档案(DMF)文件708个。
我国轮胎对外依存度达三分之一左右,近年来轮胎出口不断遭遇反倾销等不公平竞争:美国、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南非等先后对我国轮胎反倾销,有的反倾销税高达100%以上。2009年9月美对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致使我向美出口轿车近乎停止;2010年12月13日,WTO宣布特保案中国败诉,对我国轮胎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近期欧盟亦称将对中国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轮胎出口正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堵截,我国轮胎业必须主动积极应对: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轮胎出口商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一直靠价格低廉取胜,正因为廉价才屡屡被扣上倾销的帽子,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品由低档向高档升级已势在必行。二是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技术升级。尽可能生产节能、安全、环保的高性能、高附加值轮胎。三是通过科学发展,资本运作,实现品牌升级。
PMI连升4月后首降 外需维稳进价回落
2010
年12月我国制造业PMI环比回落1.3个百分点至53.9%,结束了自8月份以来的持续升势,实体经济过热风险降低。从各分项指数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上升,其余均有所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5%,环比略升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高于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行业低于50%。分产品看,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低于50%;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高于50%,其中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最高,达60%以上。购进价格指数为66.7%,环比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普遍较高,均高于60%。
今年我家电出口主要市场准入门槛将不断提高。冰箱出口方面,欧盟2010年已连续两次修订标准,每次能效要求提高幅度均在20%以上;洗衣机等方面,欧盟先后出台了《关于家用洗衣机的生态设计要求》和《关于家用洗碗机的生态设计要求》,相应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此外,欧盟还将于2011年上半年出台家用空调、热水器、吸尘器及干衣机等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下半年出台烤箱等厨房电器生态设计指令。虽然我国家电节能技术不断提高,但出口欧盟的产品仍以低能效级别为主,如按现行标准,80%出口冰箱能效已不达标。家电技术门槛的提高对大企业而言,由于出口规模较大,改造生产线、研发成本等可摊薄;但对诸多家电中小企业来说,技术的脱节、改造成本的高企将导致大批产品被欧盟拒之门外。
一是
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严重不足,过渡依赖政策刺激。据联合国统计,全球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而采取的金融业救援资金和财政刺激总规模分别约20万亿美元和2.6万亿美元,分别相当于世界GDP的30%和4.3%。但这些外生因素并没有转换成反映经济自主增长的个人消费及企业投资内生动力,一旦刺激性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增长放缓难免。
二是
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常态化。欧美日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近日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接过力棒,债务危机随时面临引爆,威胁脆弱的经济增长。
三是
全球流动性泛滥下的新兴经济体通胀整体抬头。新兴经济体基本为生产型国家,在动荡的国际金融体系下,面临日益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对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冲击巨大。
四是
金融财政风险尚未根除。各主要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风险随时可能入侵金融系统,引发新的恶性循环。
五是
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深陷低迷,严重拖累家庭消费、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影响经济自主增长动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2010年12月,覆盖55种食品的FAO粮食价格指数升至214.7,连续第6个月上升,跃至199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点,超过了2008年6月的213.5的最高纪录。各项子指数中,糖价指数创398.4的历史新高;包括小麦、大米和玉米等主食价格在内的谷物价格指数升至237.6,为自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肉类价格指数升至142.2;食用油价格指数升至263,为2008年7月以来新高。FAO警告,今年全球粮食生产必须增加至少2%,才能满足今明两年的需求。专家分析造成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大力发展生物燃料,造成人车争粮的局面。二是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增长,居民饮食习惯改变导致全球粮食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引发需求猛增。三是投机资金炒作。
为扭转跨国公司撤离趋势,日本近日出台吸引外资新政策。根据新政,外国企业在日本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将可在头5年享受28.5%的法人税优惠税率(前期,日本已将公司法人税将从40.69%下调至35.64%);从2010财年补充预算和2011财年预算中拿出25亿日元补助金,用于支持外企在日新设地区总部或研发机构;缩短外资公司审批时间,并把针对外籍员工的在留资格审查期从1个月缩短至10天。2007年,日本还被外企视为在亚洲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首选,到了2009年,这两项首选均为中国所取代,日本则分别滑落至第四位和第二位。
浙江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龙头和骨干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园(区)。同时启动《浙江省中小企业全球化绿卡计划》,拟五年内出台专项配套政策,通过政府资助及补贴方式,选择支持200余家到海外设立“海外浙江工业园”,促成50家企业境外上市;花旗银行调拨不少于250亿元人民币(每年50亿)的资金,对入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施“全球采购门当户对计划”,推动浙江企业进入全球500强企业供应链;在纽约设立“浙江品牌产品(美国)合作基地”,在海外为浙江品牌进行整体公关、整体推广等。
2010
年12月
芝加哥PMI为68.6,环比大升6.1点,连续第4个月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略降1.8点至52.5,其中现况指数由25.4降至23.5,预期指数由73.6降至71.9。
11
月
待售屋销售同比降5.0%,降幅较上月的20.7%降幅大大收窄,为近7个月最高值;环比升3.5%,连续第2个月为正。
10
月
大城市房价指数同比降0.8%,为2010年来首次转负;环比降0.99%,连续第4个月为负。
欧元区:主要大国物价温和上升。
2010
年11月
货币供应M1 同比增4.6%,增幅连续12个月收窄。
德国
2010
年12月CPI同比升1.7%,连续第4个月上升,创2008年10月来新高;环比升1.0%,创2004年12月来新高。
法国
2010
年3季度实际GDP同比增1.7%,连续第3个季度为正;季环比增0.3%,连续第6个季度为正。
意大利
2010
年11月PPI 同比升4.1、环比升0.4%。
亚洲:经济领先指标继续回升,工业生产增长平稳。
日本
2010
年
12
月制造业PMI为48.3,为连续第4个月低于50.0,第2个月回升。11月CPI同比升0.1%,连续第2个月回升。11月失业率5.1%,环比持平。11月工业产值同比增5.8%、环比增1.0%,环比为6个月来首次转正。
韩国
2011
年1月制造业景气指数为92,环比升1点;非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为87,环比降5点。2010年11月工业产值同比增10.4%、环比增1.4%,环比为近4个月来首次转正。
香港
2010
年11月贸易逆差235.08亿港元,环比继续扩大。11月出口同比增16.6%,进口增16.4%。
台湾
2010
年
11
月领先指标、同步指标环比均持平。
新加坡
2010
年11月货币供应M1同比回升。
马来西亚
11
月货币供应M1、同比下降。
泰国
11
月制造业产值同比收窄,产能利用率下降;贸易顺差4.90亿美元,连续第2个月收窄。
全球主要股市以及美元汇率走势
|
1
月7日
|
较前周涨跌%
|
较年初涨跌%
|
香港恒指
|
23686.60
|
2.83
|
0.25
|
日经指数
|
10541.00
|
3.05
|
1.37
|
道琼斯指数
|
11697.30
|
1.10
|
0.23
|
纳斯达克指数
|
2709.89
|
1.76
|
0.68
|
标普500指数
|
1273.85
|
1.27
|
0.15
|
英金融时报指数
|
5984.56
|
0.23
|
1.43
|
德DAX指数
|
6947.27
|
0.48
|
-0.61
|
美元指数
|
80.99
|
2.30
|
2.27
|
欧元/美元
|
1.2978
|
-2.85
|
-2.88
|
美元/日元
|
83.50
|
2.63
|
1.61
|
国际初级产品市场走势
|
1
月7日
|
较前周涨跌%
|
较年初涨跌%
|
RJ/CRB
指数
|
329.20
|
-0.46
|
-1.08
|
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
|
1621.00
|
-9.69
|
-9.69
|
纽约原油(美元/桶)
|
88.38
|
-1.63
|
-3.46
|
布伦特原油(美元/桶)
|
96.02
|
2.85
|
-0.85
|
黄金(美元/盎司)
|
1368.45
|
-2.69
|
-3.54
|
铜(美元/吨)
|
9591.00
|
0.11
|
-1.52
|
锡(美元/吨)
|
26650.00
|
-0.22
|
-1.09
|
铝(美元/吨)
|
2470.00
|
0.82
|
0.37
|
锑(美元/吨)
|
12200.00
|
0.00
|
0.00
|
铅(美元/吨)
|
2703.00
|
5.63
|
4.48
|
锌(美元/吨)
|
2446.00
|
0.95
|
0.55
|
镍(美元/吨)
|
24875.00
|
3.13
|
-0.34
|
大米(10%)(美元/吨)
|
527.00
|
-1.31
|
-1.31
|
高粱(美元/吨)
|
215.00
|
-1.38
|
-0.92
|
(联系人及电话:彭克俭,020-38874213)
报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直有关单位,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有关商(协)会,本厅领导、各处(室)。
[
共印
110
份
]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