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聚焦经营主体和群众诉求,把握重点、突出要点、攻克难点,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落实、高标准推进,铆足干劲在营商赛道上争先进位。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登记在册经营主体26.48万户,较上年年底增长21.54%,增速居全省第4位。2023年我市新登记经营主体64590户,同比增长51.08%。其中新登记企业8267户、个体工商户56242户,同比分别增长11.46%、59.82%。一串串数据表明了经营主体看好汕尾、投资汕尾的决心和信心,更有力彰显我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近日,省发改委发布的《2023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的三个指标在2023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均获得了粤东西北前三的成绩。其中“市场准入”指标全省排名第8位,居粤东西北第2位,跻身珠三角城市水平;“市场监管”指标同比提升了6个名次,取得了全省排名第12位、粤东西北第3位的历史最好成绩;“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10位、粤东西北第3位。
政策先行
跑出比学赶超“加速度”
我市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以培育经营主体为抓手,由市场监管局成立领导小组,主动对标“最好最优”,以“政策红利”为引领,打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攻坚战。
我市及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印发了《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及《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汕尾市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实施办法》《汕尾市知识产权局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实施细则》《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四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红利”,聚焦经营主体可能遇到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真正解决问题,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开展同心暖企活动,常态化组织各有关部门深入经营主体,宣传解读系列惠企助企政策措施,让政策从“纸上”落到经营主体“手上” ,并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现场办公等方式,了解经营主体发展需求、诉求,精准提供“一企一策”服务。
聚焦关切
提高靶向发力“精准度”
我市聚焦企业关切,坚持在企业政务服务办理过程“减时长”“减环节”的同时做好“加服务”。
例如,推行全天候在线导办以及“一件事一次办”(证照联办)主题套餐服务,不断丰富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上下真功夫,实施住所(经营场所)自主申报承诺、“一址多照”,并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一照多址”的基础上,推出跨县区“一照多址”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便利,最大限度地释放经营主体活力。
同时,我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优化知识产权赛道布局。2023年我市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2家,并持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容。截至2023年12月,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金额达23.42亿元,同比增长1406.66%,增速排名全省第1,实现单项指标“后发而先至”。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着力推动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陆河青梅”“虎噉金针菜”“陆河木瓜”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此外,我市深化“双随机”监管,制定《汕尾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2023 年度汕尾市跨部门 “双随机、一公开” 联合抽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双随机”监管与信用监管有效衔接,依托省“双随机”综合监管平台、信用汕尾公共信用监管平台,在“双随机”监管过程中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持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坚持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同步推进,进一步消除市场公平竞争壁垒。
一条条“硬”措施的落地,一条条实举措的落实,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我市将继续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推行“全方位降成本、全周期优服务、全过程强监管、全链条促发展”,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服务者、展示者,以发展环境之“优”,赢经营主体之“心”,促经济大盘之“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