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及农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的总称,是农村经济社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综合分析目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更上一层楼,农村人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取得明显成效。
(一)我市农村交通、能源和通讯设施取得较为优秀成果。
1、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乡镇之间、村落之间路路相通的状态。2016年末,我市99.1%的村通公路,85.7%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进村公路路面和村内道路路面都是以水泥路面为主,平坦的水泥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
2、网络普遍走进农村,与外界的通讯达到了新的高度。2016年末,我市有99.6%的村通电, 99.5%的村通电话, 97.3%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95.1%的村通宽带互联网,随着宽带入户,很多村民的家里购置了电脑,我市行政村“三通”(通路通电通电话)基本实现全覆盖,给农民的生活带来方便,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时尚,多彩缤纷。
3、2016年末,汕尾市村内主要道路路灯覆盖率达85.7%,比全省覆盖率74.4%要高11.3个百分点。与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相比,村级交通电讯设施建设发展稳步推进,尤其是村级通路通电和通电话的“三通”建设基本扫除空白村。10年前属于汕尾乡村建设短板的道路路灯、有线电视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汕尾村级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变化情况 |
单位:% | ||
指标 | 第三次农业 普查(2016) | 第二次农业 普查(2016) | 提高 (百分点) |
通公路的村 | 99.1 | 95.3 | 3.8 |
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 | 85.7 | 49.8 | 35.9 |
通电话的村 | 99.5 | 99.3 | 0.2 |
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 | 97.3 | 88.6 | 8.7 |
从整体上看,汕尾村级交通电讯等设施建设都已经比较完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设施条件。
(二)村级环境整治不断扩大,乡村环境明显改善。
2016年末,我市96.7%的村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20.9%的村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90.4%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其中汕尾市村级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比例高省6.4个百分点。与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相比,我市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由2006年不到三分之一发展到2016年的9成多,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由2006年只有一半多的村发展到2016年的9成多,环境卫生的极大改善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了一个新台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汕尾村级卫生处理设施变化情况 单位:% | |||
指标 | 第三次农业 普查(2016年) | 第二次农业 普查(2006年) | 提高 (百分点) |
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 | 90.4 | 57.5 | 32.9 |
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 | 96.7 | 26.7 | 70 |
(三)汕尾农村文化教育成效显著。
1、对乡镇文体教育越来越重视。2016年末,我市97.8%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100%的乡镇有小学,100%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26.7%的乡镇有剧场、影剧院,22.2%的乡镇有体育场所,77.8%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与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相比,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镇发展迅猛,所占比重比2006年提高 46.7个百分点,实现较大面积覆盖;有小学的乡镇和有图书馆或文化站的乡镇比重更是达到了100%,说明我市大力推动乡镇文化和健身的建设的发展,已经基本满足农村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需求。
2、村级文体事业逐步提升。2016年末,我市17.3%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50.3%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与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市村级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其中有幼儿园、托儿所村的比重提高5.9个百分点,有体育健身场所村比重提高 42.8个百分点,表明10年来我市加快村级文教事业的发展,农村居民幼有所托、民有所乐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汕尾村级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变化情况 |
单位:% | ||
指标 | 第三次农业 普查(2016年) | 第二次农业 普查(2006年) | 提高 (百分点) |
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 | 17.3 | 11.4 | 5.9 |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 | 50.3 | 7.5 | 42.8 |
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 | 17.3 | 11 | 6.3 |
有图书馆、文化站的村 | 55.1 | 9.4 | 45.7 |
(四)农村医疗和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得到较大改善。
1、乡镇医疗和福利事业发展加快。2016年末,我市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97.8%的乡镇有执业(助理)医师,77.8%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 71.1%的乡镇有本级政府创办的敬老院。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乡镇几乎实现全覆盖,基本每个乡镇都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乡镇级办敬老院覆盖面比较广,为实现农村“老有所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
2、2016年末,我市79.0%的村有卫生室,59.6%的村有执业(助理)医师,汕尾村级环境卫生和福利事业日益进步完善,为加快实现汕尾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汕尾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建设起步基础不同,我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不平衡较为突出。近年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浪潮如火如荼,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前所未有,但由于乡村基础比较薄弱及各种原因导致全面治理仍不到位。
1、由于乡村基础比较薄弱及各种原因导致全面治理不到位。据第三次全国农普数据显示,2016年末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比重比全省低2.3个百分点,虽然城区和陆河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村的比例分别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但是海丰和陆丰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所占比重分别比全省低10.7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全市水平整体偏低。
2、全市四个县区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的比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据第三次全国农普数据显示,2016年末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比重比全省低2.9个百分点,虽然海丰和陆河县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比重分别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和6.7个百分点,但是城区和陆丰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所占比例分别比全省低12.1个和7.7个百分点,未能全面完成改厕任务。
(二)农村文教体育及医疗 福利事业建设相对滞后。
1、乡镇文教体育事业建设仍有不足。据第三次全国农普数据显示,2016年末汕尾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比重仅为17.3%,比全省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比重低22.2个百分点,可见我市农村的村级幼儿教育发展处于落后水平,这与我市农村传统的幼儿家庭式教育直接相关;汕尾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的比重不高,2016年末该比重只有50.3%,比全省该比重低11.8个百分点;2016年有79.0%的村有卫生室,59.6%的村有执业(助理)医师,比重分别比省低3.9个和24.1个百分点。村级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村级体育健身活动开展落后于全国这说明汕尾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整体水平不高,对体育健身的意识还不够深;2016年末汕尾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比重只有17.3%,比全省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比重低12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汕尾对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够重视。
2、各地乡镇医疗福利事业发展存在差距和不平衡。2016年末城区、海丰县、陆河县和陆丰市农村福利收养性单位的镇比重分别为33.3%,87.5%、85.7%和73.7%;城区、海丰县、陆河县和陆丰市有卫生室的村比重分别56.43%、82.4%、86.4%和80.42%,村级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仍然不足,仅海丰县卫生室的村比重达到了全省水平,其他县(市)区均低于全省水平,反映出汕尾在医疗福利事业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农村的交通和通讯建设存在“最后一公里”相通问题。据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实现通公路村占99.1%、通电的村占99.6%、通电话的村占99.5%,基本打通了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的“三通”通道,从整体上看全市“三通”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死角问题。从通讯建设情况看,实现通有线电视的占97.3%、实现通宽带互联网的自然村占95.1%,整体看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国家全面发展“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任重道远。
三、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各部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依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汕尾新农村建设,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从新农村建设的所有领域入手,狠抓汕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出的弱项和短板,为实施汕尾乡村振兴战略扫除障碍。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加大投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要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要求,依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全面加大各方面投入,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到位。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资金投入方面要优先、合理安排,有针对性地针对项目投资,加强服务和引导,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资金投入的监管力度,强化投入、效益、成果一体化监测。二是人才投入方面要注重培养和整合,激励、引导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去。培养人才要从短训和长训相结合,从定向培训与复合人才培训相结合,从基层人才培训和专业人才培训相结合,使培育人才尽快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素质人才是关键。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人才引进要以需求为导向,从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等整合,针对专项内容组合团队进行攻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智力支撑。加强对口部门人才支援的力度,让各相应部门的人才定期去农村指导,输送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技能。三是科技投入要扶持与创新共同推进,积极推进乡村振兴项目与科技的融合程度,加快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
(二)补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弱项。一是全面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建设。乡镇是直接面对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也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要针对没有集中供水的乡镇、没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乡镇、没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的乡镇、没有敬老院的乡镇、没有幼儿园托儿所的乡镇和没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场所的乡镇等,采取全覆盖推进方式,全面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建设。二是重点推进村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全面的综合治理。三是加大村庄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加大村庄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尤其是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问题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问题。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社区医疗建设。一是按照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提出的“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强村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提高农村幼儿文化素质纳入重点解决的问题;加强村庄体育场所和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保障。二是加快村庄社区医疗事业发展。要重视农村卫生室的建设,为农民就近就医提供医疗保障。
(四)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资农村,充分调动民企投资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利用民企现代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充分发挥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排头兵。
撰稿人 : 彭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