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进万家 奋力打造新景象 ——我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2024-04-30 18:03
来源:汕尾市人民政府
发布机构:
【字体:
大
中
小
】
去年以来,我市以“五大行动”为抓手,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上多方发力,立足村庄环境、农居风貌、文化建设、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急难愁盼问题,凝聚强大合力,切实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奋力实现人居环境靓丽、乡村产业振兴的汕尾乡村新景象。
村庄洁起来,乡村更美丽。一直以来,我市以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村庄垃圾、厕所、污水、“三线”、乱搭乱建为重点,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强化政策支持,一级一级抓落实,认认真真搞清洁,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让好风景留得住、留得久。据悉,我市结合全市“百千万工程”明珠一号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农村日常保洁机制,巩固农村风貌提升成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在推进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乱拉、乱搭、乱建”整治、村庄风貌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全市各镇街已全覆盖开展一轮农村“三化”“五美”行动;全市已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并完成“三线”整治4555处;全市 51 个镇街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农房风貌是展现我市乡村特色的重要部分,农房风貌提升为我市美丽圩镇建设增添强大助力。我市依托自然、资源、人文等条件,因地制宜,聚焦10个连带成片示范片区和“四沿”的风貌提升,聚焦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联动建设,切实推动汕尾城乡风貌提升。期间,有关负责人分别前往10个示范片区对沿线需要进行风貌提升的建筑进行摸排,真正做到把行动方案变成工作任务,把“存在问题”变成“工作指引”。随着一项项工作落地落实,攻坚行动可谓是事事有着落、件件有成果,我市农房风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更充足了。据悉,当前我市51个镇(街)均完成了美丽圩镇规划初步设计,其中美丽圩镇省级样板、典型镇等建设方案(规划建设)已按要求报省审查;碣石、水唇、可塘三个典型镇高质量完成典型镇建设规划修编,规划成果已通过省级审核并完成备案,取得“一优两良好”成绩,其中,碣石镇评价为“优秀”,水唇镇、可塘镇评价为“良好”;全市21个示范引领类镇街和扩能提质类镇街,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七个一”镇街17个;全市已完成农房微改造637栋;10个示范片区镇街共完成232处重点场所绿化工作;全市共打造147处居民日常公共活动空间和85处网红地、打卡点。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规范“百千万工程”美丽圩镇建设工作,扩大美丽圩镇的社会影响力,城镇建设专班以汕尾地域文化特色,革命史迹、滨海风光、山地生态和宗教人文等元素构成汕尾“红、蓝、绿、古”独特的“四色资源”为主基调,组织设计了数套汕尾市美丽圩镇宣传标识(LOGO)方案,现已正式印发美丽圩镇宣传标识(LOGO)。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乡村文化空间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工作上,我市加强规划布局,围绕构建“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目标,统筹推动各县(市、区)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善美书院、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体广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各类书房、书吧、驿站等具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属性空间场地的规划布局,与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一体谋划,结合人口密度、受众人群、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确定乡村文化空间的布局、类型、功能等,按照尽量利用现有场地原则,因地制宜采用改建、合建、置换、租用、嵌入式利用等方式进行优化,并推动乡村文化空间建设纳入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一个好的乡村文化空间,不仅能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涵养文明乡风、塑造乡村的文明新风貌,更能将乡村文化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位于海丰县的隐舍5G科创小镇&湾区乡贤文化小镇(以下简称5G文化小镇)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小镇位于海丰县海城镇莲花山总寮社区,由市隐舍创新科技研究院于2019年创办,是400多位湾区文教科卫界专家教授回乡开展帮扶工作的基地,也是“湾区乡贤人才驿站”和“湾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G文化小镇立足打造人才科创与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应用基地,凝集海丰400多位外出乡贤力量,通过实体基地+数字化,实时支持家乡海丰农业、文化、医疗、教育等行业领域,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充分发挥隐舍乡贤农业专家的作用,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更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市坚持文化赋能、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因地制宜、供需匹配、共建共享,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效益,建设一批独具汕尾特色的文旅村镇,进一步擦亮我市“中国滨海休闲旅游优秀目的地”和“冬养汕尾”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旅游由“盆景”向“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在红宫红场感受先烈情怀、在白色海滩尽享海洋美丽、在陆河螺溪谷“沉浸式”体验绿美汕尾、在玄武山一览古建文物、在村头树下听一首非遗戏曲……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我市通过提升乡村旅游景区品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完善乡村自驾游服务配套和旅游配套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推进乡村民宿业发展、开发乡村手信产品、发展乡村体育产业等一系列举措,聚力打造一批集聚程度高、文化内涵深、品牌特色优、综合效益佳、示范效应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符合条件的古村古镇、特色村镇、乡村田园、森林温泉等创建A级旅游景区,发展森林观光、山地度假、水域休闲、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培育“文旅+”生态、农业、体育、研学、美食、康养、节庆、会展、演出等新产业新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移风易俗入民心,文明新风扑面来。“五大行动”开展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推动“22334”工作措施在基层落地落实,即通过“双上线”深化基层文明建设、“双聚焦”加强婚姻登记管理、“三坚持”推进殡葬移风易俗、“三推进”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四强化”推进幸福食堂建设,多措并举加强婚丧文化宣传,深化基层移风易俗,大力开展文明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治丧办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上,我市将立足当前治理成效,持续加强婚丧文化宣传,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行敬献鲜花、绿化植树、踏青遥祭、网络祭扫等绿色文明追思活动,开展“绿美殡葬”系列行动,倡导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推动新时代绿色文明婚俗活动,倡导“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鼓励新人新事新办简办,推动形成良序美俗。同时,深化基层文明建设,持续落实“善美村居-村务公开”督导检查工作机制,推动村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有力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向基层蔓延、向纵深发展。接下来,我市将持续以“五大行动”为抓手,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推进落实制度,统筹调度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同向发力、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取得扎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