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汕尾市卫生健康局门户网站!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政务公开
事关你我健康!今年全国两会,来自广东的建议和提案→
  • 2024-03-06 17:22
  • 来源: 广东卫生在线
  • 发布机构: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字体: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
如期而至
来自广东医疗卫生领域的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今年带来了哪些建议和提案
一起来看看
▼▼▼

全国人大代表孙剑:

健康体检覆盖率较低,建议政府设专项基金引导百姓体检

2009年,我国颁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健康体检的概念和相关规定。十余年来,我国的健康体检率如何?根据2023年发布的《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5(2022)》显示,2011年我国的健康检查率为25.47%,2016年达32.53%,2020年仅为30.52%。目前,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仍然较低。
作为肝病治疗领域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剑表示,如肝病等隐藏性疾病,很多患者来就诊就已经到晚期,令其非常痛心。“早期的健康体检非常关键,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支出。而一些患者在早期肝脏有炎症、肝硬化的阶段,没有进行体检与治疗。晚期花费大量的金钱,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治疗成效。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以预防为主。”

针对目前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较低的情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孙剑就已提出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专项基金,引导人民群众规律健康体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该问题进一步提炼,继续提出希望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引导更多百姓健康体检。
孙剑介绍,国外的个人是以商业保险为主,特点是人们买了商业保险后,商业保险公司都要求个人进行体检,买的时候要求体检,买了以后还要求每年体检。因为站在商业公司的角度每年体检所付出的成本较低。
“这样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孙剑表示,通过设立体检基金,鼓励大家养成体检的习惯,做到疾病早防早治,而非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后期治疗,更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社会资源的节约。

全国人大代表蒋开平:

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西部基层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蒋开平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建设项目仅涵盖国家、省级部分三级医院,且大都落户西部省会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对西部地区市、县级基层医院辐射面不大,西部基层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得感、体验感不足,患者外流东部医院现象十分常见。

针对这一情况,蒋开平代表建议,在东部市县遴选一批三级医院,从国家层面匹配专项资金,启动市、县级东西部协作输出医院,加大东西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输出的支持力度。同时夯实输出医院建设成果的头雁效应,形成国家及东部省、市、县优质医疗资源逐级对接下沉西部地区的联动格局,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西部基层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莫幼坤:

加强农村农民体检意识培养,实施农村全人群健康管理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横沥镇新四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莫幼坤带去了《加强农村农民体检意识培养,实施农村全人群健康管理的建议》。她深入社区和医疗机构调研,与医护、病患及家属广泛交流,发现农民体检意识薄弱、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我见证过因缺乏体检意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农民兄弟,也感受过医疗资源匮乏给农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与无奈。正是这些深刻的体验,让我坚信,提升农村农民的体检意识,是助力乡村振兴、确保农民健康权益的关键所在。”莫幼坤说。
“这份建议是基于对农民工生活的理解,对农村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期待。它汇聚了我的心声,也寄托了我的期望——期望每一位农民兄弟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美好的生活。”
加强农村农民体检意识对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疾病恶化的风险;体检有助于农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农村农民体检意识有助于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莫幼坤建议,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措施,增强农村农民的体检意识,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高天明: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多方参与帮助干预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孩子的未来,更影响一个社会的未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计划提交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建议社会更多关注相关话题。
作为脑科学领域的专家,高天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向公众发出呼吁:“心理疾病就像其他常见疾病一样,发现问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名脑科学研究者,我一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和交流,我感觉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更多关注。”高天明说。
一方面,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还有待整合,比如城市中小学已基本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但在乡镇中小学还比较少老师能做到。一般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数量较少,如果学校不具备提供相关技术培训的能力,教师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能力培养和成长支持,其服务能力就无法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目前尚未对心理健康体检的内容、形式、使用方法进行规范,各地区、学校各自选用了不同的心理测量工具。
他还观察到,当前部分家长和学校存在避谈心理健康的问题。其实心理健康问题就像其他常见疾病一样,任何人都可能中招,需要去积极解决,也有办法解决。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包括医疗机构共同参与。
高天明建议,首先要加强学校心理评估体系建设,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等形式确定该地区统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筛查体系,为学生安排科学的“心理健康体检”。同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发现心理状况波动,及时提供帮助和干预。
其次,要提升学校的心理干预能力,由教育部门牵头并联合公立精神心理专业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和督导。由教育部门牵头为学校聘请心理健康社工,聘请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对口支援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加强对重点学生群体的跟踪并及时干预和转介,对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特殊支持。
再次,要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增加儿少精神科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护理人员数量,提高专业人员薪资待遇,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干预提供充足服务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刘思德: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孤寡失能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思德对此提出建议:强化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承接孤寡失能老人长住。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亿,其中失能老年人约有4400万。
“解决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问题已迫在眉睫”,刘思德表示,目前已有《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但还缺乏具体的细化措施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刘思德建议,从加快制订专项规划和行业规范、完善医保支持政策、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在规划和行业规范方面,刘思德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制订针对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专项规划,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快制定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对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范围、内容、收费标准等制订统一规范。
医保支持方面,他建议,将孤寡失能老人的特殊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长期照护、上门护理等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等等。
怎样提升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质效?刘思德建议,扩大医养结合型医院的供给数量和规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按照相关标准转型为可承接孤寡失能老人长住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社区和乡镇(街道)卫生服务站设立专门的老年全科医生岗位,并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对于养老机构,他建议,支持现有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就医绿色通道、双向转诊机制等服务形式,实现医疗服务与养老机构的无缝对接。
人才供给方面,他建议,鼓励有条件的中高本院校增设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人才支撑;扩大相关职业院校开展孤寡失能老人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规模,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人才质量;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优势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卫生健康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