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市医保局认真学习贯彻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立足医保部门工作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强化工作举措,着力做好“三提升”“三促进”,助力推动我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落实。
一、着力提升医保待遇水平,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一是推进基本医保扩面征收,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1.804万人占省计划的95.43%,占全市常住人口268.69万人的97.44%,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职工医保24.6715万人,完成省计划的97.52%;居民医保237.1325万人,完成省计划的95.21%。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将城乡居民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提高到200元;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将职工门诊年度报销限额提高到1647元,并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可用于支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就医发生的合规费用。三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全市医疗救助基金支出8869.24万元,其中资助困难群众参加2023年居民医保 120560人4219.6万元、医疗费用救助73779人次 4649.64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出较2022年同期增长30.75 %,救助力度逐步加大,有效减少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
二、着力提升重点改革效能,促进县域中心城镇综合服务能力更加强化。一是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改革,大力发挥乡镇(街道)作为服务城乡居民的区域中心作用,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缴费业务下放到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办理,同时,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成功推动15项医保服务事项上线“粤智助”政府服务一体机,实现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信息查询等医保服务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免预约自助办理。二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市医保局联合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文件,对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支付方式框架性政策条例做了详细规定,并指导陆河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配套政策,有力推动了陆河县域医共体建设,助力建立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三、着力提升经办服务质量,促进县域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更加增强。一是提升医保经办水平,大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清单管理,2022年以来简化了25项医保业务的证明材料,居民身份证等7项证明材料实行电子核验,并全面实施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异地长期居住等10项证明材料可采用个人承诺书代替,涉及7项医保高频经办业务,异地就医备案全部实现“线上办理”,就医报销实现“一站式”结算,有力助推了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二是扩大医保服务覆盖面。加快做好村卫生站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各项工作,以陆河县为试点,以镇卫生院为主体,公建村卫生站为延伸点,采取按项目结算方式,将参保人在村卫生站所发生的普通门诊、“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特病种的认定及治疗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即时结算范围,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目前,已在陆河县东坑镇新东村、东坑村及市城区红草镇海梧村打通医保即时结算服务,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诊、取药、医保结算一体化等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