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图片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要闻 > 图片新闻

创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环境友好新模式

当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外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优势明显:一是集约节约用地。创新构筑物地埋层叠式空间布置,有效地利用了地下和地上空间,节约了土地资源。二是生态环境友好。建于地下且加盖密封,对产生的臭气全面收集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的邻避问题。三是提升土地价值。促进生态与景观相融合,使污水处理设施上部空间成为生态公园或体育活动场所,增添城市景观亮点,有效提升厂区及周边土地价值。同时,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设计周期相对较长,适合地少人多、用地紧张、设施建设任务紧迫的城镇,如珠三角地区、粤东和粤西的沿海地区。

  石井净水厂是广州水环境治理和广佛跨界河涌整治的重点项目,是广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地下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约14.68公顷),石井净水厂污水处理规模为30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和省标较严值,中长期规划出水水质全面升级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中一期污水处理规模15万吨/日,2017年10月建成投产;二期污水处理规模15万吨/日,正在建设中,预计2019年底前完工。

  石井净水厂建设,通过创新模式,有效破解“邻避效应”,实现项目建设期间群众“零阻力”,包括零投诉、零上访、零建设阻挠、零负面舆情“四个零”,成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样板工程。 这一切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创新生态设计,形成城市景观亮点

  石井净水厂采用地埋式设计和集约化布局。与同类工艺、同样规模的常规地面污水处理厂相比,石井净水厂项目可节约30%的用地。同时,厂区按照生态公园标准建设,整体绿化率大于50%。在地面建设景观湿地系统,并融入岭南建筑风格的景观建筑,形成与石井河相协调、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把原本厌恶型的污水处理设施打造成市民群众乐于接受的环境友好型城市景观亮点,得到周边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二、创新处理工艺,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石井净水厂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常有的恶臭气味、感官污染等问题,与周边生活生产高度融合,被群众广泛接受。主要污水处理设施和构筑物全地下加盖密封运行,并通过优化主要设备选型、强化隔音屏障性能、厂区内广植绿化等手段,将厂区外围噪声值降至周边背景值以下,噪声污染小。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臭气通过负压抽吸装置单向输送至臭气处理系统分片集中处理,消除臭气外溢情况,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减少恶臭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创新用地模式,提升社会综合效益

  (一)调整用地性质,提升土地价值。传统污水处理厂由于受工艺和用地性质限制,往往导致周边地价下跌,吸引力下降。石井净水厂注重用地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石井净水厂的全地埋式设计在有效释放地面空间的同时,尽可能弱化工业建筑元素,融入生态元素,建成的石井净水厂地面湿地公园作为集文化休闲、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区域,配套周边商业服务配置,为打造环境友好型人居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厂区用地将污水处理厂工业用地调整为排水设施兼容科研、设计、咨询等技术服务和办公用地,容积率2.0,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同时带动周边土地市场价值倍增。

  (二)保障村民利益,消除项目征地拆迁顾虑阻碍。项目涉及两条村集体土地240多亩,拆迁面积7万多平方米,征拆难度极大。建设方充分考虑广大被征地村民的权益,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收集群众诉求,反复协商各方意见,优化建设模式。一是在拆迁过程中同步解决村集体留用地、社保、自来水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切实保障了村民利益。二是积极探索在项目征地红线内落实返还村经济发展留用地,实现污水处理厂用地与返还留用地同步规划布局、同步审批落地,保障了集体利益。三是明确返还留用地的商业商务设施用地性质,在政策范围内争取较高的容积率,妥善解决了留用地落地滞后或产生“坏账”纠纷等问题。

1.jpg

图1 石井净水厂总体结构剖面图

2.jpg

图2 石井净水厂航拍图

3.jpg

图3 石井净水厂地面生态花园

4.jpg

图4 石井净水厂地面生态花园

5.jpg

图5 石井净水厂地面生态花园

6.jpg

图6 石井净水厂地下污水处理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