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汕尾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王声效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和完善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已采取措施
生活垃圾转运是保障我市“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2023年以来,我市围绕全面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美丽圩镇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一是强化考核导向。印发《汕尾市推进美丽圩镇城镇建设工作方案》《汕尾市美丽圩镇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将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作为美丽圩镇建设任务,同时生活垃圾转运站达标建设情况也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美丽圩镇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每月评分,定期调度。二是突出要素保障。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谋划开展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对照有关设计、运行管理标准规范,推动不达标转运站提标改造。对需要整体拆除、异地重建(新建)的转运站,组织自然资源、住建(城管)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政府开展新建项目的选址工作,加强相关设施用地需求保障,提升项目成熟度,同时通过争取省级涉农资金、社会资本等支持,加快项目动工建设。三是深化调研督导。市住建局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成立专项督导组,多次深入相关乡镇开展调研检查,结合省有关政策及技术规范要求,重点指导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及相关乡镇(街道)推动生活垃圾转运站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保障全市“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正常运行。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查清设施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全市累计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转运站43座,其中城区9座、海丰县10座、陆丰市13座、陆河县9座、红海湾经济开发区1座、华侨管理区1座,均已摸清设施底数,包括设计转运能力、配套设施设备、运行环境卫生、实际转运量等建设运行情况,建立完善“一站一档”工作台账,并定期更新。
(二)细化问题清单,实施升级改造。为助力全域推动美丽圩镇建设,市住建局组织各县(市、区)重点聚焦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工作,切实提升生活垃圾收运水平。系统排查了垃圾转运站压缩作业工艺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除臭系统不完善等极易影响周边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垃圾收运质量的突出问题,对照有关技术标准,积极推进问题隐患整治。全市51个乡镇(街道)中,通过垃圾转运站方式中转本区域生活垃圾的乡镇(街道)42个(总设计转运能力4417吨/日)、通过运输车辆直收直运方式转运本区域生活垃圾的乡镇(街道)9个(总运输能力225吨/日)。经评估,上述51个乡镇(街道)的生活垃圾转运设施(配置)中,有34个完成升级改造、17个正在持续推动落实改造措施。
(三)规范管理体系,提升运维水平。组织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转运站监管体系,全市51个乡镇(街道)均明确县(区)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人、镇(街)级属地监管责任人、日常运行管理单位主体责任人,切实做好垃圾进站、卸料、转运和设备维护、安全环保等环节管理,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清洁作业水平,保障设施平稳、规范运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市住建局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及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一)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聚焦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存在问题,依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建设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新的问题,纳入问题清单并督促落实整改,对存在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涉及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跟踪问效。
(二)持续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坚持以圩镇垃圾转运站突出问题为导向,指导各地对标《广东省县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工作指引》等有关技术标准,持续推进垃圾转运站提标改造,优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组织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积极申报省级专项涉农资金的基础上,统筹用好本级财政资金和建筑业企业帮扶机制,加快推进一批项目早日落地,倒排工期计划,确保突出问题真改实改。
(三)规范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加强收运处置体系后期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提高运行管理规范化水平。督促各县(市、区)将垃圾转运站等基础设施养护纳入常态管护及运行经费保障,鼓励引入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与运维,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稳定长效运行,为我市美丽圩镇建设提供更好支撑。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