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汕尾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张浚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汕尾市政内涝治理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已采取措施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把城市内涝治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高位推进,加强督导落实。一是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压实部门主体责任。编制并印发《汕尾市中心城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2021-2025年)》,对排水防涝能力进行评估,理清现状问题,分析内涝成因,制定工作目标,谋划储备了一批城市内涝治理项目,落实项目实施单位,压茬推进。二是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为统筹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进一步减少城市内涝灾害损失,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城市内涝治理市级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组织调度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和市三防办统筹调度下,住建、城管、水务、应急管理、气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城市防洪排涝应急处置工作职责。三是排查防洪排涝设施薄弱环节,开展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组织各部门全面排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防洪工程设施、自然调蓄空间、排水防涝应急管理能力等现状,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体系,编制涵盖不同标准降雨下内涝积水范围、深度及时间等要素的城市内涝风险图,为市政内涝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建立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统筹推进防涝设施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通过实施汕尾市区海滨大道中段及奎山湖(河)周边雨污水整治工程项目、汕尾大道马思聪内涝点整治工程、汕尾市区莲塘村内涝点整治工程、汕尾市城区品清湖河支流合山门河(东涌品清段)清淤工程、海丰县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等,完善地下排水管网设施和排涝通道。加强城市调蓄能力建设,根据整体蓄排能力提升的要求、低洼点位积水整治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发挥削峰错峰作用。2021年以来,全市应对洪涝灾害显著提升,累计完成17个城市(县城)历史易涝积水点整治工作。
(二)构建城市防洪和排涝统筹体系
加强城市外围河道、泵站、水闸等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中小河流项目河道堤防、护岸建设,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全市115公里中小河流治理、132公里江海堤防达标加固建设,确保能够有效防御相应洪水灾害。健全洪涝“联排联调”工作机制,统筹防洪大局和城市安全,依法依规统筹调度上下游城市河湖、水库水位,有序实施城市排涝、河道预降水位。建成“汕尾市水务局水资源一网统管平台”,基本实现河湖水库动态管理和数据即时更新,为实时化、科学化调度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统筹防洪大局和城市安全,“龙舟水”和台风强降雨期间,水务部门每周动态更新全市20宗大中型水库调度方案,提前发出市级水工程调度令,实时精细调度洪水,强化水库、闸坝等水工程联合调度,做好水库纳雨能力分析。
(三)完善城市内涝应急处置体系
一是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市、县两级及时编制或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确定排水与暴雨内涝应急响应级别,并明确应急保障工作分工。建立全市城市(县城)历史易涝积水点台账,并实行动态更新,制订汛期“一点一预案”,落实历史易涝积水点防御管控责任机制,明确排水防涝安全责任单位、应急抢险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二是强化应急力量配置,重点加强市政排水设施隐患排查,及时疏通掏挖淤积堵塞的排水管渠、检查井、雨水收集口,加强泵站、水闸等设施检修维护,消除设备损坏隐患,确保安全度汛。加强排水应急队伍建设,市、县(区)两级排水主管部门累计配置应急抢险队伍377人,并配备移动泵车、小型抽水泵等专业抢险设备,储备相关应急物资。三是强化应急管理水平,定期组织开展防风防汛排水防涝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建立汕尾市城区排水管网二三维一体化应用管理系统,对重点易涝区域实施水位监测及视频监控,同时结合城市内涝点网格化管理、民情地图应用场景等手段,实现城市内涝治理信息化协同监管。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按照国家、省明确的2025年城市内涝治理目标要求,持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一)持续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
统筹水环境治理与防灾减灾,将治污与治涝结合起来,一体谋划推进治理工程项目,按照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系统推动排水设施建设,配齐移动泵车等应急强排装备,加快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二)因地制宜推进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管理制度,并严格管控落实,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及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查细则等政策文件,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海绵城市相关项目库,谋划推动一批海绵型道路广场、公园绿地、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做到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存一批,加快补齐现有设施短板。
(三)强化排水防涝设施的精细化管理
积极提升拓展城市内涝治理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效能,加强城市河道、排水设施、城市易涝点等水位、水量监测预警,完善防汛监测预警体系。开展汛前防汛备汛工作,加强排水防涝设施的日常管养与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执行防汛应急响应,落实城市易涝积水点管理责任,按照“一点一策”要求,全面部署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9月3日